《与你•童在》部落格純屬個人對孩童的教育與文化的心得分享,並不代表任何機構發言。

Wednesday, July 30, 2014

生活趣事•孩子成長篇

早上,我來到中心看見孩子便吩咐他們把假期作業交給我⋯
檢查作業的時候,發現一位異族孩子把動物塗上褐色、藍色⋯

我好奇地問:你怎麼會把動物們塗上褐色和藍色呢?
他擔心我不懂,認真地告訴我:This color is chocolate...because 頭髮 is chocolate color...

我聽了後,很訝異,因為這孩子極少用華語和我溝通。
他竟然會告訴我:因為頭髮是褐色的。

同事告訴我:那可能是因為他觀察到我們的頭髮都是褐色,所以塗上這顏色了。

我笑了。

這孩子的觀察力真好,不過我也該糾正他了。


*必需注明:這孩子從前都很少与其他小孩一起互動、溝通,或許是語言上的障礙。
家人都使用淡米爾語來溝通,只有來到中心才學習用英文和中文溝通。

這一年裡,我看見這孩子的改變。
從以前不敢說話,到今天懂得看見我時要使用中文溝通,是很大的進步。
(因為我是孩子們的中文老師)
我教的或許不能全部都牢記,但一些簡單的單字分辨,他還是可以辦到。
他成功辦到,我都及時給予讚賞和鼓勵
當然我們要讚賞的是他努力學習的態度,不是他本人
換而言之,我們在鼓勵的是要他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
因為這樣他才會更加用心,學習也會更加開心了


中午,一個孩子從午睡中醒來了
這時候,他莫名地哭了起來
大家都不知道他想怎麼樣
看見另一位老師手上持著的冰激凌
準備午飯的安娣問:你是想吃冰激凌了嗎?
孩子點點頭
安娣便要他自己主動向老師詢問

來到老師面前,孩子卻不願說,只是不停地哭
我走向前慢慢引導他
我告訴他:
"如果你想吃,你自己必須勇敢地問x老師。
因為那個是x老師的冰激凌,你需要得到他的同意才可以吃。"
接著,我給了他兩個選擇:
一,如果你不鬧彆扭,勇敢自己問,接下來你就有冰激凌吃。
二,如果你繼續鬧彆扭,接下來你就沒有冰激凌吃。

孩子不願意配合,繼續鬧彆扭
我告訴他:你選擇這樣,那就沒有冰激淋吃了
後來,他告訴我,他不要了
可是依然在鬧彆扭
同事告訴我,如果他要,就讓他直接問我要就好了
我告訴同事:這樣不行!我們需要教育他。
這個不是我的冰激凌,主導權不是在我手上,我們需要讓他明白
不能因為他哭,而改變我們的原則

我準備離開了,孩子鬧得更大聲
我告訴他:你這樣,我就要罰你站在門外,直到你不鬧彆扭
結果,孩子在門外靜下來了
孩子安靜了後,我才再次問孩子:好點了嗎?你是餓了嗎?
孩子點點頭。
我告訴他:你必須告訴我,你餓了,我才可以給你餅乾吃。
這時候,孩子才願意說:老師,我餓了。
就因為他說了,所以才可以得到餅乾。
值得一提的是⋯
即便再餓,這孩子還是懂得与他人分享食物,是很棒的一件事!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
與其浪費時間,讓孩子哭鬧,煩死人,倒不如直接滿足他
如果今天孩子用一哭,二鬧的方法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我們不及時教育他
那麼以後不管什麼事,孩子還是會用同樣的方法來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這就是為甚麼我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來教育孩子
當然這孩子因為之前已經嘗試過time-out punishment
所以他知道只有不哭鬧才可以進課室


教育,的確需要很多的耐心!


背包旅•五粒子的故事

六月始
姐姐帶著妹妹兩個女生開始了我們人生第一次的自助背包旅
所謂的背包旅就是沒有導遊,沒有旅行團
自己策劃所有的一切
這次我們選擇了到中國的蘇杭
開啟了江南之旅


對於我們來說,這次的江南之旅
主要是體會和感受當地的文化和教育
要了解當地的教育,有時候不需要真的特地組成一個考察團去到某所學校
有時候,走在街上,用心觀察四周的事物
同樣也會讓你獲益不少


我記得有一次
在蘇州搭地鐵準備回旅店
我看見了一家三口趁地鐵還未來時
玩著簡單的遊戲-拋五粒子
爸爸對著女兒說:寶貝,來,看爸爸噢!
結果女兒一直努力嘗試,還是失敗
這時候,媽媽說:沒關係,看媽媽,媽媽慢慢教,別急
女兒邊學邊笑
地鐵來了
一家人就在這樣歡樂地度過短短的數分鐘


我看著他們,我在一旁笑了
那是多麼溫馨的畫面


我在想:
社會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壓力,對於多個家庭來說
養家的重擔,也不能只靠爸爸一個人了
因此,媽媽也必須出來工作協助減輕負擔
彼此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家庭的生活

有時候,逼不得已只好把孩子留在安親班
至少有人能夠協助看顧
同樣,基於現代科技的發達
每個孩子手上一架平板電腦
孩子看似很開心,因為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但,孩子心靈上的需求,又有誰懂?

不妨留個時間給自己,給孩子
其實,孩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你
孩子要的並不多
有時候不需要昂貴的物質
一個簡單的親子互動,足以滿足孩子的一切
爸爸媽媽,為孩子,一起共創美好的回憶吧!



學習•心算篇

不知不覺
在中心教育孩子心算也有一年了
這一年孩子都成長好快
我就好像他們的媽媽
每天都在看著他們的改變

孩子們完成了第一級的心算課程
陸陸續續進入第二級的課程

在進入空撥課程的同時
我也開始教育他們乘法表
這也是基於課程上的編排

家長問:這會不會對他們來說太快呢?
其實如果方法用對,孩子是樂於學習,享受學習,那對他們來說快和慢已經不再是問題。

對於幼兒心算教育的課程
我都很努力地使用趣味教學
不管對我又或者對孩子來說,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因此他們都不會抗拒與我一起學習


最近開了新的幼兒心算課程班
可愛的孩子每天都在倒數心算課的到來
父母也感到很欣慰
孩子是樂於學習


同事告訴我:孩子只有在上我的心算班才會如此專心
心算,的確能夠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思考、想像能力
對於幼兒的教學,我採用了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讓他們更深入的學習
那是因為我一直堅信:
「學習,本應融入在生活中,
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填鴨式的教育」


送上四歲小萊恩學習數學乘法表篇
我錄下孩子學習的過程⋯
結果他迫不及待地告訴我
他要與媽媽分享他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