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童在》部落格純屬個人對孩童的教育與文化的心得分享,並不代表任何機構發言。

Sunday, November 23, 2014

學習•個案與反思

[個案一]
個案一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這孩子生性聰明,卻有一股牛脾氣,性格倔強。孩子總愛發脾氣,一點兒小事情,就會握拳頭想打人。即便在課堂上,無人責罵他,他卻會因自己犯錯,而發脾氣。他告訴我,因為爸爸也是這樣對他。

處理方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我會選擇讓他一個人冷靜。此時,我不會與他"開戰",不會責罵他,因為我相信孩子需要獨處和反思。過了十分鐘,我再次與他溝通,並確定他的情緒已經穩定。之後,孩子便會冷靜地告訴我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孩子不懂得情緒管理,我們就是要教育他,鼓勵他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緒。
幾個星期下來,這孩子的態度明顯改變,也很愛與我分享生活的點滴。

[個案二]
個案二是一個四歲的孩子。這孩子生性聰明伶俐,卻不知何故開始學會說謊。孩子告訴母親,身體上的淤青是被一個五歲的同學捏傷的。我把他帶進課室,與他進行溝通。起初,他堅持自己的說法,後來卻前言不對後語(緊張、搓手、扯衣角的小動作出現了)。

處理方式:我告訴孩子,我不會責罵他,因為我相信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後來,孩子在安全與信任的環境下,對我坦白一切。

此時,四歲的孩子還是缺乏抽象思考能力。因此,在讓孩子學習判斷是非對錯,我們必須提供選擇給孩子,再讓孩子自己去判斷。


[把主導權還給孩子]
站在孩子的立場,接納他的情緒,瞭解事情,然後相信他,把主導權還給孩子。
孩子不是機器人,他們同樣有生命,有感覺,懂得做判斷。

孩子鬧脾氣,或許他不懂得管理情緒;
孩子說謊,或許他害怕責罵⋯
孩子做出的行為與反應都有他背後一定的原因⋯
先別急著判孩子死刑!
也請不要為孩子貼標簽、做比較⋯
因為他們比我們更難受。






Saturday, November 22, 2014

教育•請停止語言暴力


對於一個小孩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於被人羞辱,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不管是從教育工作者還是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都不贊成使用嘲笑、諷刺的懲罰方式來''教育''小孩。
其實,這不是''教育'',是一種對小孩的暴力行為,語言暴力是一種最俱負面影響的行為。

小孩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反而會影響接下來的心理成長。
或許,他們會變得更加不相信別人,選擇逃避。

教育,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教育的本質,是要讓孩子學會分辨對錯,而不是學會''恐懼''。
與其放大孩子的缺點,何不放大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學習欣賞自己的優點來改正自己的缺點。

我的孩子做錯了,從肢體語言上,我看見他的恐懼,或許他害怕接下來的懲罰。
雖然錯了,但我很開心,因為他信任我,最終願意對我坦白一切。
我接納他的錯,同時也要糾正他的錯,讓他明白,這才是教育。

請別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小孩的世界!
小孩其實很單純,接納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其實是很不一樣的。

羞辱孩子,是最傷害孩子的一種行為。
在傷害孩子的同時,請想想如果別人用相同的方式對你,你又會有什麼感受?

請停止語言暴力!

Tuesday, August 5, 2014

愛哭•小天使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總感覺上天派了許多小天使圍繞著我
這種感覺總是幸福的

近來又有一位小天使進入了我的生活
一個三歲的小男生
表達與自理能力還在努力進步
父母送孩子來上學一段時間了
只是這幾天開始讓孩子在中心一天
Daycare的孩子必須學習自己吃飯、睡覺、做功課
而這裡不會有爸爸媽媽陪伴
換個角度來說
孩子要學習獨立了

昨天孩子得知自己不能回家
必須留在中心吃飯睡覺就開始鬧哭了
他堅持不要睡 不要沖涼
這是可以被理解的
畢竟孩子不適應這裏的環境




我看見了便將他帶到一間課室
開始與他溝通
孩子這時候需要被長輩理解 接納他的感受
我告訴他:xx,你想回家,你想爸爸,對不對?
孩子點點頭,說對
我再次溝通:我知道你想爸爸了,可是你需要在這裡吃飯睡覺,才能見到他呀!
他哭了,再次鬧要爸爸
這時候,我選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我在桌上拿了一顆巧克力


我:xx,喜歡吃巧克力嗎?
孩子:喜歡
我:只要你乖乖吃飯、睡覺,我就把它給你,等你醒來我就開給你吃;
如果你不吃飯睡覺,我就把它收起來,你就不能吃了。
結果,孩子很配合
主動過去洗澡,然後吃飯

只是故事又來了
睡覺的時候,他又大哭大鬧
後來,我選擇用time-out的方法
因為他的行為干擾了其他人
我告訴他:你必須站在這裡,直到你不哭。
孩子安靜了,踏了一步想進門
我告訴他:
如果你選擇進來,就必須睡覺。
我會陪你一起睡
不然就站在這裡,不可以和朋友玩。

過後,孩子也不哭了,他選擇睡覺。
最後也乖乖地睡覺了。
他醒來的時候也很乖,不哭鬧,靜靜的等我。
等我開巧克力給他吃⋯^_^


今天這孩子再次哭鬧不上樓
我同樣把他帶到另一間課室陪他
他哭鬧要爸爸
我同樣用粘土玩偶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他安靜了,要求要玩偶
我說:我們先過去沖涼吃飯,才過來向老師要玩偶,好嗎?
孩子:好
沖了涼吃了飯,孩子主動過去要領花花玩偶
我說:好,拿了花花就要睡覺
孩子:不要,我怕怕
我:那花花和我陪你一起睡,好嗎?
孩子:好
結果,孩子在我哼著歌兒的當中慢慢入睡了


後來,他每次看見我,都很高興
他告訴我,他喜歡我,因為我疼他
其實,小孩很純真
他們輕易就能感受到你所有的喜怒哀樂
包括對他們的情感


Wednesday, July 30, 2014

生活趣事•孩子成長篇

早上,我來到中心看見孩子便吩咐他們把假期作業交給我⋯
檢查作業的時候,發現一位異族孩子把動物塗上褐色、藍色⋯

我好奇地問:你怎麼會把動物們塗上褐色和藍色呢?
他擔心我不懂,認真地告訴我:This color is chocolate...because 頭髮 is chocolate color...

我聽了後,很訝異,因為這孩子極少用華語和我溝通。
他竟然會告訴我:因為頭髮是褐色的。

同事告訴我:那可能是因為他觀察到我們的頭髮都是褐色,所以塗上這顏色了。

我笑了。

這孩子的觀察力真好,不過我也該糾正他了。


*必需注明:這孩子從前都很少与其他小孩一起互動、溝通,或許是語言上的障礙。
家人都使用淡米爾語來溝通,只有來到中心才學習用英文和中文溝通。

這一年裡,我看見這孩子的改變。
從以前不敢說話,到今天懂得看見我時要使用中文溝通,是很大的進步。
(因為我是孩子們的中文老師)
我教的或許不能全部都牢記,但一些簡單的單字分辨,他還是可以辦到。
他成功辦到,我都及時給予讚賞和鼓勵
當然我們要讚賞的是他努力學習的態度,不是他本人
換而言之,我們在鼓勵的是要他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
因為這樣他才會更加用心,學習也會更加開心了


中午,一個孩子從午睡中醒來了
這時候,他莫名地哭了起來
大家都不知道他想怎麼樣
看見另一位老師手上持著的冰激凌
準備午飯的安娣問:你是想吃冰激凌了嗎?
孩子點點頭
安娣便要他自己主動向老師詢問

來到老師面前,孩子卻不願說,只是不停地哭
我走向前慢慢引導他
我告訴他:
"如果你想吃,你自己必須勇敢地問x老師。
因為那個是x老師的冰激凌,你需要得到他的同意才可以吃。"
接著,我給了他兩個選擇:
一,如果你不鬧彆扭,勇敢自己問,接下來你就有冰激凌吃。
二,如果你繼續鬧彆扭,接下來你就沒有冰激凌吃。

孩子不願意配合,繼續鬧彆扭
我告訴他:你選擇這樣,那就沒有冰激淋吃了
後來,他告訴我,他不要了
可是依然在鬧彆扭
同事告訴我,如果他要,就讓他直接問我要就好了
我告訴同事:這樣不行!我們需要教育他。
這個不是我的冰激凌,主導權不是在我手上,我們需要讓他明白
不能因為他哭,而改變我們的原則

我準備離開了,孩子鬧得更大聲
我告訴他:你這樣,我就要罰你站在門外,直到你不鬧彆扭
結果,孩子在門外靜下來了
孩子安靜了後,我才再次問孩子:好點了嗎?你是餓了嗎?
孩子點點頭。
我告訴他:你必須告訴我,你餓了,我才可以給你餅乾吃。
這時候,孩子才願意說:老師,我餓了。
就因為他說了,所以才可以得到餅乾。
值得一提的是⋯
即便再餓,這孩子還是懂得与他人分享食物,是很棒的一件事!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
與其浪費時間,讓孩子哭鬧,煩死人,倒不如直接滿足他
如果今天孩子用一哭,二鬧的方法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我們不及時教育他
那麼以後不管什麼事,孩子還是會用同樣的方法來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這就是為甚麼我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來教育孩子
當然這孩子因為之前已經嘗試過time-out punishment
所以他知道只有不哭鬧才可以進課室


教育,的確需要很多的耐心!


背包旅•五粒子的故事

六月始
姐姐帶著妹妹兩個女生開始了我們人生第一次的自助背包旅
所謂的背包旅就是沒有導遊,沒有旅行團
自己策劃所有的一切
這次我們選擇了到中國的蘇杭
開啟了江南之旅


對於我們來說,這次的江南之旅
主要是體會和感受當地的文化和教育
要了解當地的教育,有時候不需要真的特地組成一個考察團去到某所學校
有時候,走在街上,用心觀察四周的事物
同樣也會讓你獲益不少


我記得有一次
在蘇州搭地鐵準備回旅店
我看見了一家三口趁地鐵還未來時
玩著簡單的遊戲-拋五粒子
爸爸對著女兒說:寶貝,來,看爸爸噢!
結果女兒一直努力嘗試,還是失敗
這時候,媽媽說:沒關係,看媽媽,媽媽慢慢教,別急
女兒邊學邊笑
地鐵來了
一家人就在這樣歡樂地度過短短的數分鐘


我看著他們,我在一旁笑了
那是多麼溫馨的畫面


我在想:
社會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壓力,對於多個家庭來說
養家的重擔,也不能只靠爸爸一個人了
因此,媽媽也必須出來工作協助減輕負擔
彼此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家庭的生活

有時候,逼不得已只好把孩子留在安親班
至少有人能夠協助看顧
同樣,基於現代科技的發達
每個孩子手上一架平板電腦
孩子看似很開心,因為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但,孩子心靈上的需求,又有誰懂?

不妨留個時間給自己,給孩子
其實,孩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你
孩子要的並不多
有時候不需要昂貴的物質
一個簡單的親子互動,足以滿足孩子的一切
爸爸媽媽,為孩子,一起共創美好的回憶吧!



學習•心算篇

不知不覺
在中心教育孩子心算也有一年了
這一年孩子都成長好快
我就好像他們的媽媽
每天都在看著他們的改變

孩子們完成了第一級的心算課程
陸陸續續進入第二級的課程

在進入空撥課程的同時
我也開始教育他們乘法表
這也是基於課程上的編排

家長問:這會不會對他們來說太快呢?
其實如果方法用對,孩子是樂於學習,享受學習,那對他們來說快和慢已經不再是問題。

對於幼兒心算教育的課程
我都很努力地使用趣味教學
不管對我又或者對孩子來說,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因此他們都不會抗拒與我一起學習


最近開了新的幼兒心算課程班
可愛的孩子每天都在倒數心算課的到來
父母也感到很欣慰
孩子是樂於學習


同事告訴我:孩子只有在上我的心算班才會如此專心
心算,的確能夠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思考、想像能力
對於幼兒的教學,我採用了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讓他們更深入的學習
那是因為我一直堅信:
「學習,本應融入在生活中,
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填鴨式的教育」


送上四歲小萊恩學習數學乘法表篇
我錄下孩子學習的過程⋯
結果他迫不及待地告訴我
他要與媽媽分享他的學習成果



Sunday, March 23, 2014

談•升學

近來SPM、STPM成績放榜⋯
很多人都會問⋯

"我該繼續深造嗎?還是先工作?"
"深造有那麼重要嗎?"
"我該去某某大學嗎?"
"我該和朋友一起念這一科嗎?"

畢業出來,大家似乎都變得很迷茫
曾經不需顧慮太多問題
現在卻需要一一面對

簡單地說說我的故事:
我是一個獨中生
曾經的我和你們也一樣
迷茫、失措




獨中生在馬來西亞必須面對一個問題
那就是無法直接進國立大學深造
所以很多獨中生都會選擇私立大學或出國深造



我身邊的同學畢業後都直接深造
礙於金錢的關係
我選擇了先工作,後進入拉曼大學深造

有些同學就問:你不怕做工後,就不想再深造了嗎?

其實,只要你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
就不會因工作而放棄深造了
當然,必須給自己一個期限
我本身就給自己一年時間工作存錢
一年後 就得去升學



接下來的學費怎麼辦呢?

其實,大學裡有提供各種獎貸學
只要你的成績符合要求,就不是問題了

當時的我進入大學的第一期學費是由自己暫付
因為我是入學後才申請政府貸學金(PTPTN)
因此需要等審核才分發貸款

獨中生也可以申請政府貸學金?

是的,因為我在獨中的時候是念雙修課程(SPM和UEC)
因此,他們是看我雙修的成績
忘了說,只要你的雙修課程的成績都理想
中學的課外活動表現不錯
並符合該大學的入學資格
其實你是不必念大學先修班(Foundation)
可直接進修學士課程(Degree)
當初的我就是這樣


我該去哪一所大學?
還是和同學一起念?

重點不是該不該和同學一起念
畢竟你的理想與他的理想是不同
你的生涯規劃該由自己選擇
最重要是你的理想與興趣是什麼
選擇你喜歡的科系
專注地學習與研究

中學畢業後,我曾想投入大眾傳播
畢竟自己曾經是辯論隊
也是多年的台上司儀
因此對於主播挺感興趣




或許就因為一年工作的關係
當時從事臨教与輔導書記
看見許許多多的個案
讓我開始對心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然這也和我在輔導處進行的職業性格測試非常吻合
因此就決定下來
不做改變了

一年的工作似好似壞
在於你怎麼看待
有人認為浪費了一年的時間
比其他同學遲畢業
但或許它能夠讓你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當你清楚自己需要的科系
就分析、比較有關的大學
這時候就要考慮到本身的經濟能力
尤其是外州或出國深造
當然,學費就如我剛所提到
每間大學都會提供一些獎貸學金的
這就要自己去了解了

注意一點:有關大學的文憑是否被教育局(MOE)所承認
如果沒有
出來工作,或許有些公司就不會接受你持著的文憑了
畢竟現在真的有太多無良的假學院
大家要小心謹慎了!



Saturday, March 22, 2014

一童•成長

今天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分享
我的一個孩子學唱的一首歌:兩隻老虎


這孩子兩歲半的時候就來到我們的中心
還記得那時的他很愛哭
總是要媽媽在他身邊
我可以理解他
來到陌生的環境,總是需要時間適應
畢竟孩子也需要安全感


他,其實是一個馬來孩子
媽媽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為了讓孩子掌握多種語言
她選擇讓孩子到中心來學習
媽媽對孩子使用英文和馬來文交談
班主任則全權使用英文
我和其他老師則使用中文

另外,我也是他的心算指導老師
三歲的時候他就跟著我學習數學
他吸收與理解能力很強
很快就學會了我教他的數學和歌曲
 

現在四歲了他比一般小孩學得更快
華語更是一流
他也是一個好學的孩子
當他不理解的時候
就會詢問我: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注意,他可會用流利的中文來問我

總有人會問
這孩子怎麼可以學得那麼快?


其實,孩子除了在幼兒園接受教育,在家的親子教育也不能少
現在很多家長都忙於工作
只想到把孩子放在幼兒園與安親班就足夠了
那是錯的!
孩子學習了,也必須給予一個空間讓孩子運用
不斷讓孩子重複學習

家長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與肯定
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孩子的表現
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
都必須創造一個環境給孩子

幼兒園上課時間為早上八點十五分
卻有一些孩子經常遲到
家長卻沒有正視這個問題
之前我所提過的-Modeling
家長的行為同時會反映在孩子的身上
持續下去,就會養成所謂的
不守時,也能夠被其他人理解的壞習慣

為了孩子,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肅立好榜樣
同時給予適當的鼓勵與肯定給孩子
而不是一味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Saturday, March 15, 2014

孩子•愛

孩子的愛,是如此的直接、坦白⋯
即便他不是你親生的,依然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對你的愛。

在學習中心工作不知不覺也兩年多了⋯
今年的工作也有點不同⋯
與院長溝通後,決定接下教育5歲孩子的華文!
這對我來說也是新的挑戰!

還記得開學第一天⋯
孩子們哭的哭、鬧的鬧⋯
三個月過去了⋯
孩子們也成長了!


每天早上來到中心⋯
孩子們都會很開心地向我請安⋯
每次都會告訴我⋯
星期幾就可以上我的華文課⋯
我很開心,也很窩心!
能夠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
能夠讓孩子愛上我的課,
是多麼幸福的事!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
与中國、台灣的教育略有不同⋯
中國、台灣的主要語言是中文⋯
而馬來西亞的國語是馬來語⋯

各族同胞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更多的語言⋯
以便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我的班有友族的孩子是不奇怪的事,
只是他們對華語一竅不通,
在家的溝通語言也並非華語⋯
因此教育這些孩子必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

對於五歲的孩子來說⋯
我相信透過遊戲玩樂來學習⋯
反而更能夠讓他們吸收,并增加他們對語言的興趣。
因此我都會用心設計每一堂課,
只希望他們學習得更開心!

除了書寫、認知能力,我也在教育他們道德價值觀。
言教不如身教
大人的行為表現,其實也在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表現。
說白一點,孩子就是你的鏡子。
兒童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強的。
因此,個人的言行舉止必須要更加注意。



簡單的一些動作⋯
以前我來到中心,孩子都不會向我請安,
我先主動說:寶貝們,早安!
以後,他們都主動向我請安了。
我每天都會把制服塞進我的裙子,
面對忘了塞衣的孩子:xx,你怎麼沒塞好衣服呢?
就像老師把衣塞進裙子,你就把衣塞進褲子。

通常,孩子都會看看老師的衣著。
放學回家,我都會要孩子排隊⋯
然後給他們擁抱,再說:我愛你。
之後,他們都會主動這樣做了。

孩子對你的愛很簡單,也很容易表現出來。
緊緊的擁抱、突然的一吻
都會讓你感覺這一切都是幸福的!